粉紅石首仍無骨,雪白河豚不藥人。
寄語無公與河伯,何妨乞予水精靈。
蘇軾《戲作鮰魚一絕》
紅燒鮰魚
清明後穀雨前,柳絮成團,桃花飛舞,丁香乍綻。魛魚漸漸成了「硬如鐵」便開始下市,河豚體內開始蓄積毒素,也不能吃了。東坡先生悶得發慌,饞到極致。到了洪澤湖,沒看到水怪,卻嚐了鮰魚。吃完後,所有繃緊的味蕾完全獲得釋放,高興之餘,直把鮰魚比擬為水裡精靈。不用再拼死吃河豚,確能品嘗到河豚之美。也難怪子瞻兄在春江水暖之際,給予鮰魚甚高的評價。
鮰魚(長吻鮠:Leiocassis longirostris)屬鯰形目、鱨科、鮠屬,俗名肥沱、白啞肥、梅鼠、江團。鮰魚一年四季都有,但以春季最美,秋季最肥,因此民間有「三月桃花鮰,十月菊花鮰」的說法,也可以知道大家都愛這味兒。鮰魚體型寬厚,重量不輕,如用網罟,往往會破網潛逃,得用沈底沿繩釣方能得手。鮰魚肉細味厚,骨軟多脂,因此容易腐壞。因此,鮰魚一離水便得立刻冰藏,所以價格也較一般河鮮為高。
清明時節,金陵一遊,友人發覺我嘴饞的慌,笑著說到,「桃花鮰」正是時侯,就著東坡先生的腳步,吃鮰魚去。聽到此話,心花怒放,應和著玄武湖畔的桃紅柳綠,大步邁向飯館。鮰魚很少清蒸,更不能煎炸,因此多用紅燒上桌。清明時分,春筍正鮮,鮰魚沒有冗刺,將魚連骨帶肉,切成寸段,用文火慢煨。起鍋盛盤時,熱氣騰騰、色澤紅嫩、湯汁濃稠、氣味撲鼻。起箸入口,只覺魚肉肥嫩多汁,腴而不膩,肉爛不柴。佐著鮮筍,山珍海味,人生至此,夫復何求。要來大米飯一碗,把湯汁當澆頭,友人笑說,從我臉上,看到春天的風光。殊不知,此時方體會到,醉吟先生在《飽食閒坐》中說的,
紅粒陸渾稻,白鱗伊水魴。庖童呼我食,飯熱魚鮮香。
箸箸適我口,匙匙充我腸。八珍與五鼎,無復心思量。
我可比居易先生好些,他吃的是魴魚,我品的是鮰魚,意境他強,檔次我高。吃刀魚怕刺,河豚怕死,鮰魚卻可以肆無忌憚大啖大嚼,稱其為「精靈」一點都不為過。
食畢,乘著涼風,一路步行回旅館,友人問道:「此趟春遊心中還有何事未竟?」。其實,心中惦記著一件事。長江原有『三鮮一毒』(鰣魚、魛魚、鮰魚與河魨)一說,如今已經完成二鮮一毒,剩下的鰣魚何處尋?張愛玲倣宋人彭淵材的五恨[註〕改為一恨海棠不香、二恨鰣魚多刺、三恨紅樓夢未完為人生憾事。友人笑說:「鰣魚現在很少,可遇不可求。你不是常說,旅遊要留些遺憾嗎?近來有人將『長江三鮮』改成魛魚、鮰魚與河魨,就是為了你們這種人。」一語驚醒,憾事不要變成恨事,那便虧大了。回到飯店,整理完照片。心想著明早還要去找朱元璋聊天,早早就寢。願鰣魚明年能依時回來。
註:一恨鰣魚多骨,二恨金橘太酸,三恨蓴菜性冷,四恨海棠無香,五恨曾子固不能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