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蚵仔煎

海蠣去殼,將太白粉或番薯粉加水製成芡水使之聚合,再加上一個新鮮的雞蛋或鴨蛋,在極厚重的鐵鍋上,用豬油煎至兩面金黃,趁熱上桌,佐以魚露或甜醬。這種小吃,廣東潮汕地區稱為蠔烙,臺灣則稱為蚵仔煎。


這種在臺灣每個夜市,小吃攤不可或缺的美食,究竟從發源何處?眾說紛紜。
是脫胎於福建的『蠣餅』?或是潮汕地區的『蠔烙』?
還是,鄭成功在攻打熱蘭遮城時,因糧食短缺,發明出『煎䭔』,進而演化?
或是,鹿港郭經在日本海軍退役後,在天后宮廣場自行研發的?

據朱振蕃的考據,蚵仔煎源自于南北朝的『䭔』(讀堆),演化自福建的蠣餅。䭔(又稱『䭔餅』、『䭔拍』),是一種古老吃食。做法是用麵粉糅成麵團,做成圓形,包餡,經蒸、煎、烤製而成的餅類食品。以籠蒸者稱『蒸䭔』(肉圓?),以油煎者稱『油䭔』(餡餅?),以火炙者則稱『焦䭔』(胡椒餅?)。而今盛行嶺南的『煎堆』,應該是䭔的進化版。但是,蠣餅(即我們俗稱的『蚵嗲』),則是用大豆與米漿包裹鮮蚵與豬肉為餡料,經油炸而成。至此,我卻覺得朱兄的說法有些弔詭。第一,䭔的外形與蚵仔煎不同。第二,這些『䭔』們,也未曾失傳,仍保留在我們的生活中。第三,蠔烙的做法較近於蚵仔煎,蠣餅則大不相同。

因此,我倒覺得蚵仔煎在臺灣應該是採用潮汕地區的蠔烙基礎,參考了日本大阪燒的做法,而在鹿港地區因牡蠣的養殖得地利之便。這些因素共同融合,並成就了這國民美食。

鹿港的蚵仔煎,蚵多的會讓你覺得不知所措,驚呼連連。
臺南的蚵仔煎,加了豆芽與肉臊,吃得出古早味。
廣東汕頭的蠔烙,用的是鴨蛋,可以嚐出海陸交融的鮮甜。
臺北寧夏夜市的蚵仔煎,下次去試試。不加粉,只用蛋。
暫時忘記膽固醇,再加一顆,是為雙蛋清煎。

在臺灣,環島一周,不管海邊或山城,都有蚵仔煎。

今晚來盤蚵仔煎,再加一碗蚵仔仁湯。


有沒有覺得幸福滿滿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